首页 {{item.columnName}}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来电来信举报调查处理情况公示表 (第九批 2024年7月25日)
2024-07-30 23:06:43
来源:
甘孜州生态环境局
阅读数:
127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来电来信举报调查处理情况公示表 (第九批  2024年7月25日)
序号信访 编号所属县(市)详细地址举报内容调查核实情况处理和整改建议问责情况备注
1SD24LD0725GZ01康定市孔玉乡折洛村2022年6月,康定浙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康定市折洛村以种植茶叶名义进场至今,茶叶不种,乱挖,五六百亩耕地及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导致频发自然灾害。一、基本情况 群众向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2022年6月康定浙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折洛村以种植茶叶名义进场至今,茶叶不种,乱挖,五六百亩耕地及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导致灾害频发”问题。 二、现场调查情况 经调查,群众举报情况属实。 (一)被举报对象基本情况 经核实,被举报对象实为康定浙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6月该公司通过东西部协作、招商引资方式,落地我市孔玉乡折骆村等村镇建设高原有机茶种植项目,总投资为4800万元。 (二)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行政审批要求的情况。2021年6月,浙江开农贸易有限公司赴康定考察高原有机茶种植项目,该公司于2022年4月在我市注册成立康定浙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茶叶种植;农副产品销售等),同年6月20日完成该项目立项备案登记(备案号:川投资备〔2206-513321-04-01-472823〕FGQB-0034号)。 2.近年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市委市府组织召开孔玉乡高原有机茶种植项目推进会8次,现场督导调研工作30余次,重点解决土地流转、群众务工等问题,要求该公司加强汛期种植、隐患排查、配套建设、土地流转、生态修复等工作,切实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属地及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一)关于“2022年6月康定浙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折骆村以种植茶叶名义进场至今,茶叶不种”的问题 责任领导:陈中勇市政府副市长,责任单位:康定市人民政府,责任人:李先富市农牧农村科技局局长 1.行政处罚情况。无 2.整改措施。责成该公司于8月20日前,完成配套灌溉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已建成排水渠;于8月30日前完成具备种植条件地块的茶苗补植补种工作;加强后期植保和管理,确保种植茶苗的成活率;市农牧局邀请行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对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指导。3.整改时限:2024年8月30日前 (二)“乱挖,五六百亩耕地及大量植被遭到破坏”的问题。 责任领导:陈中勇市政府副市长,责任单位:康定市人民政府,责任人:李先富市农牧农村科技局局长、孙泽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国勇市林草局局长、彭永超孔玉乡人民政府乡长 1.行政处罚情况。无 2.整改措施。责成公司方依法依规办理完成该项目各审批要件,及时编制完成第一、二轮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报州林草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审批;在未取得林草等部门相关审批要件前,禁止公司方对退耕还林地实施作业;要求公司方查漏补缺、整改提升,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推进折骆村高原有机茶种植项目; 
1SD24LD0725GZ01康定市孔玉乡折洛村2022年6月,康定浙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康定市折洛村以种植茶叶名义进场至今,茶叶不种,乱挖,五六百亩耕地及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导致频发自然灾害。(三)现场调查情况 1.关于“2022年6月康定浙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折骆村以种植茶叶名义进场至今,茶叶不种”的问题 经专班调查,该公司系首次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即我市孔玉乡折骆村实施有机茶种植项目,2022年10月实施种植411亩,下种茶苗约4000株/亩,共计下种茶苗160万余株。项目实施间,受气候、地灾、茶苗运输以及灌溉条件影响,项目进展缓慢,茶苗成活率不高,故该举报内容不属实。 2.关于“乱挖,五六百亩耕地及大量植被遭到破坏”的问题 2023年3月10日,市农牧农村科技局委托四川冶勘汇宇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对折骆村可用于有机茶种植项目的土地进行了地类核实,明确可用于项目实施的土地共计411亩(退耕还林地295.32亩、一般耕地115.68亩)。经专班7月26日现场核查,康定市自然资源局对项目实施的土地进行国土三调数据分析,用于项目实施的耕地为一般耕地,耕作层未遭到破坏。根据《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二、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规定,“一般耕地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 按照退耕还林管理相关文件要求,退耕还林地在符合相关森林资源管理、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通过实施森林抚育、林种树种优化、品种改良更新、补植补栽措施,优先选择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或防火隔离作用强的树种,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经专班调查,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经营利用,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将较陡坡地、低矮灌木、经济效益差的退耕还林地实施提质增效种植茶叶,以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公司方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多种原因土地流转协议迟迟未签订,致使“退耕还林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编制虽完成,但未提请州林草主管部门、市人民政府批准。该举报内容属实。 3.关于“导致灾害频发”的问题 经调查专班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对折骆村高原有机茶种植项目现场调查,未发现灾害频发痕迹。但由于区域内堆积层较厚,地表土壤松散,产业路简易排水边沟未硬化易堵塞、切坡后未建设边坡堡坎,加之今年入汛以来该地区短时强降雨频发,强降雨天气时地表水随坡面、产业路散流,导致产业道路边坡不同程度垮塌。地表松散土壤在雨水冲刷、浸泡作用下,坡面变形加剧及冲沟进一步发育,存在形成坡面泥石流、滑坡的可能。该故举报内容不属实。压紧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督促企业按时有序完成审批手续办理,推动茶苗补植补种工作;各涉及单位加强项目过程监管,确保项目施工严格控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项目完工验收时要严格核实边界范围及种植标准。整改时限:2024年8月30日前 (三)“导致灾害频发”的问题 责任领导:陈中勇市政府副市长,责任单位:康定市人民政府,责任人:孙泽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1.行政处罚情况。无 2.整改措施。一是立行立改强化治理措施。为防止坡面冲沟继续下切,减小冲刷深度,督促茶园开发公司在冲沟两侧修砌防护堤,沟底进行铺底硬化处理,并在道路内侧修砌高质量、高标准的排水沟,并做好排水沟定期清理工作,道路两侧开展有效的生态修复工作;二是长效监管强化预警巡查。通过完善地灾防治预案、加强巡逻巡查、设立安全警示标识标牌等方式强化风险区监测预警,并密切关注地质动态变化;三是落实到人强化宣传教育。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召开村民大会,充分利用“村村响”等方式对辖区内村民开展应急避险宣传,定期组织村民及企业工作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3.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 
2SD24LD0725GZ02泸定县德威镇桃子坪泸石高速4标段在泸定县德威镇桃子坪组施工时挖断水沟,导致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污水横流,臭气难闻,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一、基本情况 群众向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泸石高速4标段在泸定县德威镇桃子坪组施工时挖断水沟,导致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污水横流,臭气难闻,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问题。 二、现场调查情况 (一)被举报对象基本情况 泸石高速TJ4项目经理部隶属于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工程分公司,位于泸定县德威镇和得妥镇境内,线路总长约10.5km,起止里程K35+600~K44+517及K45+610~K47+128.48,沿线三跨大渡河,主要包括1.5座隧道和5座桥梁。项目工期40个月,合同总价约16.5亿元。隧道洞渣总计130.9万m3、混凝土总计54.5万m3、钢筋总计60881吨,T梁总计608片。 (二)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泸定县交通运输局自泸石高速工程建设开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理念,认真做好属地行业部门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机制,认真履职尽责,多次由县级领导带队到泸石高速进行现场督导,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进行重点强调。今年以来,泸定县交通运输局总计开展监督检查51次。 (三)现场调查情况 泸石高速TJ4标在海螺沟隧道入口跨河大桥建设过程中,因桥墩施工,将原通村道路排水沟挖断,导致无法正常排水。损坏排水沟长度约3.5米,宽25厘米,深35厘米,主要功能为通村道路雨水排水渠,未与农户污水管网相连,由于水沟堵塞,雨水汇集无法正常排放,导致水质浑浊,雨季来临水量增大后,溢上路面,影响群众通行,反映问题属实。关于“泸石高速4标段在泸定县德威镇桃子坪组施工时挖断水沟,导致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污水横流,臭气难闻,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问题。 责任领导:县委常委、副县长曾德成 责任单位:泸定县交通运输局 责 任 人:泸定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邓知泽里 1.行政处罚情况 无 2.整改措施 一是赓即责令泸石高速项目部对挖断位置处进行疏通,并在该阻断处增设排水管,保持排水渠畅通。二是举一反三,要求泸石高速项目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管理,提高环保意识,杜绝因施工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影响。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由泸定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定期到泸石高速项目建设现场开展督导。2024年7月28日,专案工作组到被举报的点位周边住户回访5名,受访者对举报办理结果表示认可。
3SD24LD0725GZ03九龙县乃渠乡烂碉村群众反映“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在甘孜州九龙县乃渠乡烂碉村烂碉组打枪沟修建矿山配套道路存在众多环保和野蛮施工问题’的答复不满意,并就下列问题可提供证据。 1.修建防火通道为何接通电线? 2.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 3.在施工过程确实对我房屋造成伤害。 4.房屋受损鉴定结果存在作假情况。一、基本情况 群众向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在甘孜州九龙县乃渠乡烂碉村烂碉组打抢沟修建矿山配套道路存在众多环保和野蛮施工问题的答复不满意,并可提供相关证据。1、修建防火通道为何接通电线?2、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3、在施工过程确实对房屋造成伤害。4、认为房屋受损鉴定结果存在作假情况”。 二、现场调查情况 (一)被举报对象基本情况 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22日,注册地为九龙县呷尔镇查尔村立壁组,经营范围:矿产品销售、矿山勘探、施工劳务作业。公司所属九龙县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项目,位于九龙县乃渠镇烂碉村,公司于2022年6月取得探矿许可证(证件号T1000002021035018000363)。目前正向自然资源部申请办理探转采手续,探矿权分立已提交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审批。 (二)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行政审批要求的情况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探项目于2017年12月取得九龙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关于对《九龙县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探项目10kv施工用电项目于2023年3月取得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九龙县供电分公司《高压供电方案答复单》,2023年11月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赋码,项目代码2311-513324-04-01-742108,在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备案号川投资备〔2311-513324-04-01-742108〕FGQB-0016 号。于2023年11月取得《临时使用林地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甘林地许临〔2023〕067号),于2024年6月取得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变更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探项目临时使用林地的行政许可决定》(甘林地许(临)变〔2024〕1号)。 2.近年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工作,从2023年8月-2024年7月,县级领导带队先后对该企业安全、环保、防火、林政资源管理、森林植被恢复等方面开展11次监管检查。企业按要求完善了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等设施建设,完成了矿业权勘查开采公示、矿山道路生态修复等工作。 (三)现场调查情况 1.关于“修建防火通道为何接通电线?”的问题 经现场调查核实,群众举报“防火通道为何接通电线”问题不属实。 该输电线路属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打枪沟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探项目10kv施工用电,于2023年3月取得国网四川甘孜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九龙县供电分公司《高压供电方案答复单》(户号1029044613、申请编号202303397682),2023年11月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赋码(项目代码2311-513324-04-01-742108),在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备案号川投资备〔2311-513324-04-01-742108〕FGQB-0016 号),相关手续齐全。综合各相关部门调查意见,调查组最终确定该举报问题第2项属实,1、3、4项不属实。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形成下列问题处理意见。 (一)关于“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 责任领导:县政府副县长蔡永光,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 任 人: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余刚 1.行政处罚情况:经核查,不存在以探代采、超范围探矿的行为和行政处罚。 2.整改措施:一是督促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加强临时堆放的矿产品管理,严格落实防尘、防渗等措施。二是监督企业在探矿权分立审批完成前不得开展任何探矿活动,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之前,不得对堆放的矿产品进行销售。三是督促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加快采矿权办理,待取得采矿证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置。2024年7月26日,专案工作组到被举报单位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打枪沟项目部周边的烂碉村回访群众代表3名,受访者对举报办理结果表示认可。
3SD24LD0725GZ03九龙县乃渠乡烂碉村群众反映“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在甘孜州九龙县乃渠乡烂碉村烂碉组打枪沟修建矿山配套道路存在众多环保和野蛮施工问题’的答复不满意,并就下列问题可提供证据。 1.修建防火通道为何接通电线? 2.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 3.在施工过程确实对我房屋造成伤害。 4.房屋受损鉴定结果存在作假情况。2.关于“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的问题 经现场调查核实,群众举报“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问题属实。 该防火通道改扩建项目已取得相关手续,部分涉及该公司“探转采”划定矿区范围内矿体地表露头,在防火通道建设过程中产生了约1.5万吨的矿产品,由于公司暂未取得采矿证,不能进行销售,因此公司将相关矿产品暂集中堆存于防火通道路边,该临时堆矿行为合法,企业落实了防尘网、土工布等防护措施。 3.关于“在施工过程确实对房屋造成伤害。”的问题 经现场调查核实,群众举报“在施工过程确实对房屋造成伤害”不属实。 一是2023年4月29日,在当地居民邵某要求下,经邵某、乃渠镇人民政府和中川公司三方共同协商,由中川公司聘请四川谱识检测技术公司(营业执照证书编号:川建(检)字第004号;资质认定证书编号192312050021)对房屋进行了振动监测,报告显示该项目环境振动符合要求。二是2023年12月,根据邵才林的要求,中川公司再次聘请成都市建科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营业执照证书编号:川建(检)字第004号;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32301060033)对房屋进行检测,报告显示主楼及西库房鉴定为B级(基本安全),东库房、南库房因临近河道陡坎,所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其地基基础稳定遂评定为C级(局部危险)。从两次检测结果显示,村民自建房屋因选址临近河道陡坎,存在隐患导致地基基础稳定性受影响,不是因防火道路施工影响。 4.关于“认为房屋受损鉴定结果存在作假情况。”的问题 经现场调查核实,群众举报“认为房屋受损鉴定结果存在作假情况。”不属实。 中川公司所聘请的成都市建科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川建(检)字第004号;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32301060033)和四川谱识检测技术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号33022E10047ROS;资质认定证书编号192312050021)属于合法登记、证照齐全、专业权威的监测机构,对当地居民邵某家房屋的安全鉴定报告和区域环境振动现场检测报告均具有正确性、公正性,不存在结果作假问题。综合各相关部门调查意见,调查组最终确定该举报问题第2项属实,1、3、4项不属实。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形成下列问题处理意见。 (一)关于“修建防火通道为何堆矿?”。 责任领导:县政府副县长蔡永光,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 任 人: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余刚 1.行政处罚情况:经核查,不存在以探代采、超范围探矿的行为和行政处罚。 2.整改措施:一是督促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加强临时堆放的矿产品管理,严格落实防尘、防渗等措施。二是监督企业在探矿权分立审批完成前不得开展任何探矿活动,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之前,不得对堆放的矿产品进行销售。三是督促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加快采矿权办理,待取得采矿证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置。2024年7月26日,专案工作组到被举报单位九龙县中川矿业有限公司打枪沟项目部周边的烂碉村回访群众代表3名,受访者对举报办理结果表示认可。
4SD24LD0725GZ04泸定县龙吟 半岛泸定县龙吟半岛楼下烧烤店油烟污染严重,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一、基本情况 群众向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映“泸定县龙吟半岛楼下烧烤店油烟污染严重,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问题。 二、现场调查情况 (一)被举报对象基本情况 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现场勘验泸定龙吟半岛小区外围赤水路164号至244号共有餐饮经营户24家,其中涉及烧烤服务的3家,分别为泸定县多多烤鱼店(重庆烤鱼)、泸定县久夜串铺烧烤店、泸定县炫味铁板烧店,该3家经营户均安装有油烟净化设备,且按要求使用。 (二)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7月11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油烟专项巡查时发现,龙吟半岛楼下商圈为成熟商圈,商户均安装有油烟净化设备并正常使用,执法人员告知商户作业时需开启和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装置。 (三)现场调查情况 1.关于“楼下烧烤店油烟污染严重”问题 7月26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再次巡查该小区外围,现场未发现大量烧烤油烟排放。据现场勘察,泸定县多多烤鱼店(重庆烤鱼)使用油烟净化器净化烤鱼油烟,泸定县久夜串铺烧烤店将油烟净化后使用烟道从楼顶排放,泸定县炫味铁板烧店于2024年7月18日因升级装修未开业,装修前有油烟净化设备。经走访,群众表示偶尔能闻到烧烤作业时的异味,该问题属实。 泸定因处于峡谷地带和地震断裂带,现有商铺基本位于老旧小区,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相关店铺办理营业执照,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可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从事经营活动时要求其安装并正常使用符合中国环保协会认证的餐饮业标准油烟净化设备,避免造成油烟污染。 2.关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问题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逐一排查近一年来的信访件和举报电话,未发现有反映泸定县龙吟半岛楼下存在烧烤油烟污染环境,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该问题不属实。关于“泸定县龙吟半岛楼下烧烤店油烟污染严重”问题 责任领导: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治普 责任单位:泸定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 任 人:泸定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何归江 1.行政处罚情况:无 2.整改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再次向烧烤等餐饮经营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商户至少3个月清洗一次油烟净化设备,在经营作业时须及时开启净化器。二是加强监管排查,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重点工作时间节点,不少于每季度开展1次专项巡查,以保证城区环境提升和群众正常生活。三是加强专业检测,适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相关油烟污染进行专业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依法进行处理。2024年7月27日晚,专案工作组到被举报地方(点位)周边小区回访群众代表10名,受访者对举报办理结果均认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